中心活动

  • 新闻动态

地学院:瞄准学科前沿,夯实“三个平台”培养拔尖创新型研究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6-23浏览次数:311

    近日,地学院研究生捷报频传:博士生姚旭在著名学术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发表了长达16页的论文(SCI 1区);博士生远光辉入围2015年度AAPG全球助研金获奖名单;AAPG学生分会组队参加IBA竞赛获得亚太区亚军……

“这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更得益于学校深厚的学术积淀,以及学校为我们创造的良好的成长环境。”远光辉十分自信地说。

为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地学院大力夯实国际化培养、科研创新、学术社团“三个平台”,着力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鼓励大胆创新, 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氛围,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国际化培养,拓宽学术视野

近年来,地学院年均选派8人参加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他们到国外一流的院校、一流的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学习,这促进了他们学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姚旭的国外指导教师Linda A. Hinnov教授,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天文旋回地层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正是由于海外留学经历,使姚旭有了和国际一流专家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而拓展了国际视野,突破了学术瓶颈。

远光辉是地学院2014年选派出国参加联合培养的5名博士之一,一年的留学经历,使其在眼界、学术上迅速进步。在2015年度AAPG全球助研金的评选中,远光辉从460名来自全球多所高校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资助。亚洲区仅有4名获奖者,这是我校研究生首次获得该项资助。

除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外,地学院还充分利用学校在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等方面提供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近5年来,地学院每年到国外做访问学者的教师都有5位左右。2014年度,2+2联合培养22人,公派留学21人,境外社会实践17人,托福雅思等通过70余人;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54场次,学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5人次。

瞄准学科前沿,提升学术能力

利用学院科研优势,以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在实践锻炼中,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学术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目前地学院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7项,在这些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科研项目中,导师“引路子、压担子、搭梯子”,使研究生紧跟专业领域的研究热点,瞄准学科前沿,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从参与导师项目不断增加学术积淀,到现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学院2013届博士生王健成为学院研究生成长的典型代表。“这得益于平时导师结合学科前沿和科研项目对自己的悉心指导。”王健十分坚定地说。

除了积极支持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外,地学院每年还设立近20项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资助研究生自主选择创新性强、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进行研究。

学术型社团风生水起,激发学术热情

学生社团是学生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地学院众多的社团中,以AAPG学生分会为代表的学术型社团知名度颇高,拥有众多会员。

成立于20141月的AAPG学生分会,旨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使会员了解石油地质及勘探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聚集了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AAPG学生分会成立以来,学术交流活动逐步常态化、制度化。他们推出地质软件培训、地缘论坛、石油地质技能大赛以及学术沙龙等一系列品牌活动。20153AAPG学生分会组队参加了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亚太分区Imperial Barrel Award竞赛,获得亚太区亚军。另外,地学院研究生会还通过组织科普讲座激发专业学习兴趣,通过学科竞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学术科技系列讲座引领专业发展前沿,从多方面引导学生的学术兴趣、浓厚学术氛围。

“地学院通过营造学术氛围,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国际化水平,竭力培养拔尖创新型研究生。”地学院副院长吴智平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9.3工作室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