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范作用

示范作用


1)精品课程及其实验教学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和适度超前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心承担的所有课程均编制了电子教案和课件,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所有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均已实现网络化教学与管理,相关的网络课件、授课录像、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和参考文献目录等都已上网并免费开放。特别是《沉积岩与沉积相》和《构造地质学》等课程的网络实验与自测系统为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搭建起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自制设备和野外实习基地得到了全面推广和利用

中心教师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自行研制了多套教学仪器设备。如生烃机理模拟装置、剩余油分布模拟装置、成藏机理模拟装置、感应测井模拟装置、声波测井模拟装置等。这些设备在充分彰显我校办学特色、服务教学的同时,已经推广到长江大学、吉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良好的辐射作用,具有极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另外,本中心自行编写的《秦皇岛地区地质实习指导书》、《山东新泰-蒙阴地区地质实习指导书》、《鲁东地区专题地质实习指导书》、《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实习指导书及附图》等,不仅推广到兄弟院校作为教材。而且已成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多家企业的培训教材,中心每年都派出5名左右的教师,带领这些企业的员工进行野外实习和培训。

3)时空覆盖的实验教学体系得到了全面推广和示范

以“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人才培养观,中心建立了以“室内实验、校内实训、野外实习、油田实训”为核心的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时间上不断线。空间上全覆盖”的实践教学网络。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涵,拓展了实践教学的外延,全面体现了教学课程的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性。改变了以往以验证为目的实验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全新的地学观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心在201410月武汉举行的全国石油高校勘探领域研讨会和20157月中国油气勘探地球物理学科发展论坛上进行典型发言和经验交流,并作为成功案例进行推广。

4)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增强

除正常的教学活动外,中心建设还了地质博物馆、中国含油气盆地沙盘、地球演化历史、典型岩性分布等科普教学设施。这些设施,对新入学的大学新生起到了很好的了解地学、热爱地学的专业入门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向社会开放,每年暑期学校举办的“魅力之夏,走近石大”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100名中学生都要在本中心进行为期一天的参观学习,并亲手进行实验操作。同时,本区内多所中小学校都在此建立了课外活动基地和第二课堂教学基地,成为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平台。国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江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前来进行了参观和建设经验交流,服务社会的作用日益明显,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9.3工作室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管理登录